來源:株洲特殊教育學校 更新日期:2023-12-13 14:07
教育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在同一場域,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服務。近年來,株洲不斷推進大眾對融合教育價值觀念的創(chuàng)新與認同,真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命共同體。
三年級的小志(化名)有一份特別的成長檔案,他的每一位任課老師,都會定期對他的學習進度和狀態(tài)進行登記,關注他的成長變化。
在株洲,還有一批孩子也擁有這樣類似的成長檔案。他們是“折翼天使”,正在一群人的努力下,積極融入社會的懷抱。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,讓我們一同感受他們的變化。
“一校一案”特色化融合
株洲六〇一中英文小學(以下簡稱“六小”)的“融合教育”,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。因為接納有特殊障礙的孩子隨班就讀,在當時成了享譽全國的普通小學。這也為株洲市普通學校開展隨班就讀工作,打造了一個樣板。
“通過搭建融合教育生命共同體發(fā)展模式下的支持服務體系,株洲市隨班就讀正升格提質為融合教育,形成普特一體化,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共融共育的教育發(fā)展新格局。”株洲市特殊教育學校(以下簡稱“市特校”)黨委書記榮軍輝說。
近年來,株洲在推進融合教育發(fā)展過程中,經歷了實施主體由“以特殊學校為主”到“以普通學校為主”的轉變。
2015年起,按照國家文件精神,株洲市相繼頒布第一期、第二期《株洲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》文件,要求“全面推進全納(融合)教育”。市特校配合市教育局制定了《株洲市融合教育五年規(guī)劃》,為融合教育發(fā)展定向。同時,由市特校帶頭組建推行領導班子及專業(yè)團隊,走訪全市各普通中小學校,全方位了解殘疾學生融合教育情況。
為融合教育升格提質,2019年株洲市又開啟了“金絲帶”融合行動。出臺《株洲市融合教育行動計劃》,號召全市普通中小學校貫徹實施,建立融合教育質量評價體系,整合專業(yè)資源并建設資源庫,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“一校一案”特色化融合教育模式。
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7.96%
90后易夢婕就職于六小,2020年,她成了校內唯一一名“資源老師”。
僅從名稱看,你很難猜出這是干啥的。其實,在融合教育體系下,資源教師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溝通的重要橋梁,不僅要負責對特殊兒童進行個別輔導、補救教學,還要對普通班教師和家長提供咨詢與支援服務。
易夢婕介紹,校內資源教室用以輔助特殊學生教學,設施設備齊全。同時已形成以資源教師為指導,特殊學生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為主、全體教師參與融合教育的模式。融合教育工作以隨班就讀為主,以集中補償課及學生個人的康復相結合,融合的意識已傳遞到校園的各個角落。
“每位特殊學生還有一份個人檔案,既是學業(yè)跟蹤記錄,也是任課老師設置課程形式的重要依據。”易夢婕說,隨班就讀學生所在班級科任老師,為日常陪伴特殊學生學習、生活和成長的老師。比如,某班有聽力障礙學生,那么在教學互動設計上就會有別于其他班級。而對于智力障礙等學力較弱的特殊學生,則會統(tǒng)一安排在資源教室進行集中補償課,每周不少于兩次。
如今,這樣的模式正在株洲市越來越多的校園中鋪開。數據顯示,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實施融合教育的普通學校,已由2016年的60%上升至80%左右,覆蓋于株洲全域。融合教育點校也由最初的14所增至32所。全市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7.96%,融合教育全域化格局基本形成。
一場“融冰”的班會
雙耳重度耳聾的燦燦(化名),在三年級時轉入醴陵泗汾鎮(zhèn)雙塘中心小學,雖已配用助聽器,但他仍常常因聽不清其他小朋友講話而不知如何應對。于是,在其他小朋友看來,燦燦是個遲鈍、孤僻的小朋友,不太愿意跟他講話,而燦燦也逐漸感到孤獨寂寞,不愿意和別人溝通。
老師們發(fā)現,在課堂上,因教師要照顧班上絕大多數的小朋友,很多教學方式方法無法依據聽障兒童的特點進行,燦燦聽到的信息不多,注意力持續(xù)時間較短,導致其跟不上教學進程。
了解到燦燦的情況以及變化,在征求燦燦媽媽意見之后,班級召開了一次特別班會。會上,媽媽介紹了燦燦的成長經歷,同時讓同學們了解燦燦身上佩戴的“奇怪的東西”——助聽器。媽媽告訴大家,燦燦正在努力克服困難和大家一起聽和說,希望大家能理解燦燦并一起幫助他努力。
聽了媽媽的解釋,小朋友們不再覺得燦燦奇怪,并且很熱情地提出要幫助他。
經過這次班會之后,燦燦很快就融入這個班集體中。燦燦媽媽說,家校溝通非常重要,只有讓大家了解到燦燦的真實情況,打消大家的好奇心,他們才會很熱情地接納燦燦,很真誠地幫助這個和自己不一樣的小朋友。
“融”成生命共同體
好消息不斷鼓舞著殘疾兒童家庭。
2021年,株洲市教育局聯合全市多部門成立株洲市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,負責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日常組織與管理工作,并依據有關標準對殘疾兒童身體狀況、接受教育和適應學校學習生活能力展開全面規(guī)范評估,確保各類殘疾兒童得到合理安置,更好地接受融合教育。
今年5月,株洲市又依托市特校設立株洲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,出臺相關制度辦法,強化制度管理,確保融合教育工作有序運行。株洲市五區(qū)四縣也相繼成立了各區(qū)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,以此搭建了“市教育局、區(qū)縣教育局、隨班就讀學校”三級行政支持與保障體系,全市融合教育工作管理網絡逐漸形成。
今年9月,株洲市再次組織融合教育資源教師任職資格培訓,提高株洲資源教師的素養(yǎng)和能力。
就在上月,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又組織株洲市何果特殊教育工作室成員、市特校教育評估專家團隊,與荷塘區(qū)特殊教育資源中心、荷塘區(qū)融合教育學校跟崗老師等50余人,開展“共研·共融”評估指導活動。
“教育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在同一場域,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服務。”株洲市特殊教育學校信息資源中心主任何果表示,近年來,株洲市不斷推進大眾對融合教育價值觀念的創(chuàng)新與認同,真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命共同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