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廣州信息工程職業(yè)學校 更新日期:2025-01-16 06:49
精雕細琢,承非遺文化之脈。在廣州信息工程職業(yè)學校獲評2024-2026年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之際,學校市級非遺基地負責人、團委書記許桂駿,組織學生走進廣州餅印制作技藝賞藝課堂,在傳承人余兆基、彭金羅老師的帶領下,通過刻、敲、印、嘗的過程,探尋嶺南餅食文化的甜蜜基因。本次活動旨在讓師生深入了解廣州餅印制作技藝的歷史文化內涵、制作工藝和獨特價值,增強非遺文化保護意識,提升文化素養(yǎng)和藝術鑒賞能力。
省非遺廣州餅印制作技藝項目賞藝活動大合照
聽,餅食歷史。活動伊始,省級傳承人余兆基老師為師生們詳細介紹了廣州餅印百余年的發(fā)展史,講述餅印文化的起源、發(fā)展歷程中的重要階段、不同時期的風格特點以及在廣府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,使師生們了解到變化萬千的餅印圖案所暗含的文化符號,對這一傳統(tǒng)技藝有更為深入和全面的認知,體會到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。
余兆基老師講解
撫,餅模年輪。余老師還展示了祖輩留下來的珍貴老餅印,這些餅印猶如一部部無言的史書,訴說著往昔的故事,烙印著歷史的溫度。隨后,余老師現場演示手工刻制餅印的過程。一雕一刻,木屑紛揚間,師生們直觀地感受到了傳統(tǒng)工藝的精湛與細致,領略了非遺傳承人的匠心精神。同學們近距離觀察、提問互動,深入了解每一道工序的細節(jié)與技巧。
同學近距離觀察余老師制作餅印
刻,餅印圖案。在余兆基老師的親自示范和悉心指導下,師生們開始嘗試雕刻自己的專屬餅印,不僅有印刻吉祥寓意的“吉”、“壽”文字,更有同學大膽創(chuàng)新刻下自己的姓氏,并使用自己親手制作的餅印印制水晶餅,參與水晶餅制作的全過程,感受手工制作美食的樂趣與成就感。
師生們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餅印
嘗,甜蜜晶餅。輕輕按壓,隨著脫模的瞬間,一個個帶有專屬刻痕的水晶餅躍然眼前,同學們相互欣賞彼此雕刻的餅印圖案,交流創(chuàng)作靈感與心得,同時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甜蜜水晶餅。唇齒留香間,感受餅印賦予糕點的獨特風味和時光沉淀下來的味道,體會傳統(tǒng)技藝所蘊含的文化韻味與情感溫度。
同學們制作完成水晶餅
活動最后,同學們圍坐在一起,分享本次活動的心得體會與收獲。余老師也鼓勵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宣傳非遺文化,為非遺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一印一餅,薪火相傳。本次賞藝活動不僅讓師生們深入體驗了非遺文化的魅力,更是一次對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的生動實踐。廣州信息工程職業(yè)學校將繼續(xù)致力于非遺文化的延續(xù)和傳承,豐富校園文化生活,激發(fā)青少年對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熱愛與探索精神,為非遺傳承注入新生力量。
同學們參與“賞廣州餅印之韻,承非遺文化之脈”活動感想摘選:
23203張世天同學:在今天的活動中,我體驗到了平時從未接觸過的餅印,學會了如何雕刻一個簡單的餅印,并用自己的餅印制作了水晶餅。通過這次活動,我既加深了與同學們之間的關系,學會了耐心與細心,還了解了餅印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,所具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。同時,我也意識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,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,應該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(fā)揚。
24802譚靖霖同學:在制作餅印的過程中,授課老師十分細心耐心指導著同學們,這讓我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。他們用高度的責任感,用心打造著每一個產品,哪怕已經做過上百次,但每一次的制作都會待它如初一樣認真對待。這次活動我不僅親身體驗到了非遺的魅力,還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。希望在未來,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,共同為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24806鄭詩婷同學:這次體驗非遺餅印活動讓我受益非淺,在學習非遺文化的過程中,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。非遺文化不僅是歷史的沉淀,更是民族精神的體現,它讓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根源,也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汲取了無盡的智慧。今后,我要不斷探索和學習非遺文化,讓更多的人了解、關注并參與到傳承非遺中,讓非遺文化在新的時代中煥發(fā)出更絢麗的光彩。
地址:廣州市廣州信息工程職業(yè)學校
分類:中專專業(yè)